李在明刚让特使带着亲笔信赴京传递 “务实外交立场”千红网,转头在华盛顿就公开表示 “要放弃经济靠中国、安全靠美国的旧策略”。
李在明这波前后反差强烈的操作,不仅让韩国民众议论纷纷,也让外界摸不透:特朗普到底用了什么手段,能让刚上任不久的韩国总统,在对华政策上做出这么大的转向?
要知道,李在明访美前还留有 “后手”:特使团赴京时明确提到 “韩国重视与中国的经贸合作”,可短短几天,他在华盛顿的表态就彻底推翻了这种 “平衡”。
这背后,既有特朗普对韩国的精准施压,也有李在明在 “安全依赖美国” 与 “经济需要中国” 之间的无奈妥协,而这场博弈的结果,似乎正让韩国朝着 “倒向美国” 的方向倾斜。
特朗普的 “组合拳”压得李在明喘不过气
李在明的政策转向,不是主动选择,而是特朗普一系列 “强硬手段” 逼出来的。
自 2025 年李在明上任以来,特朗普就没给韩国留过多少缓冲空间,尤其是在经济和安全两个领域,打出的 “组合拳” 精准击中了韩国的软肋。
最先落下的是 “关税大棒”,2025 年 7 月,特朗普宣布对韩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,部分品类税率到了 15%,覆盖了韩国优势产业中的汽车零部件、电子设备等。
这些产品占韩国对美出口总额的小部分,不过这还不算完,更狠的是,韩国必须以书面形式承诺 “未来五年内向美国追加 3500 亿美元投资”,否则将进一步扩大关税覆盖范围。
这一要求让韩国陷入两难,韩国测算过,若不按照美国说的做,特朗普真的扩大关税制裁,韩国对美出口将大大减少,直接影响国内几十万个就业岗位。
而 3500 亿美元的投资承诺,也不是一笔小数目,相当于韩国 2024 年 GDP 的十分之一还要多了,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外流,很可能导致韩国本土产业资金短缺。
李在明最初还想周旋,在飞往美国的专机上,面对记者提问时还强调 “韩国的外交立场以国家利益为核心,不会受外部主观判断影响”,可落地后的现实,远比他预想的更残酷。
接待规格的 “落差”,就是给李在明一记下马威,据美国媒体报道,李在明抵达美国军用机场时,美方仅派出国务院副礼宾长和一名韩裔美军上校到场迎接。
既没有内阁成员千红网,也没有红毯仪式,这种规格,远低于韩国前总统尹锡悦访美时的待遇。
礼节的下马威只是一个开始,更让李在明难以下台的是,会晤时特朗普直接提出 “希望韩国无偿提供美军基地用地,并增加驻韩美军费用分摊比例”,话语中没为韩国考虑,也没给这位新总统留面子。
特朗普的这些手段,零零散散,却始终围绕着一个目的,那就是要让李在明明白,韩国在安全上依赖美国的前提下,经济领域也必须跟着美国的节奏走,不能再搞 “安全靠美国、经济靠中国” 的 “两头讨好”。
而李在明访美前的 “特使赴京” 动作,很可能触怒了特朗普,这才有了后续的 “强硬施压”。
李在明“妥协”后,韩国能承受放弃中国市场的代价吗?
面对特朗普的压力,李在明不得不妥协了。
李在明最初并非不想维持 “平衡”,上任之初,他曾多次提到 “中韩经贸合作是韩国经济的重要支柱”。
这不是空话,中国海关总署 2025 年数据显示,2024 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三千多亿美元,中国连续21年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,韩国对中国出口的半导体、汽车零部件等产品,是韩国出口总量的重要部分。
正因如此,李在明在访美前才会派特使赴京,试图传递 “不希望经贸合作受影响” 的信号,可特朗普的强硬态度,让这份 “平衡” 彻底落空。
李在明不得不转向的原因是美国对韩国安全领域的 “拿捏”,韩国的国防安全高度依赖驻韩美军,当特朗普把目光瞄向驻韩美军基地土地所有权时,就像抓住了李在明的 “软肋”。
在朝鲜半岛局势尚未完全稳定的情况下,失去美国的安全支持,是韩国政府无法承受的风险,
国内的政治压力也让李在明不得不妥协,韩国李在明的反对者在国会多次批评李在明 “对华政策模糊,影响美韩同盟关系”,甚至威胁要否决经济预算案。
加上韩国三星、现代等大企业的表态,让李在明在经济政策上失去了 “硬气” 的底气。
于是,在华盛顿的会晤中,李在明公开表态 “韩国将调整战略,重视与美国的全面同盟关系,在经济、安全领域与美国保持步调一致”,这句表态被解读为 “正式放弃经济靠中国的旧策略”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他还提到 “将在半导体、新能源等领域加强与美国的合作”,这意味着韩国可能会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,甚至配合美国的 “技术限制” 政策,而这,恰恰是特朗普最想看到的结果,
李在明的转向,看似让韩国暂时缓解了美国的压力,却也让韩国陷入了新的困境:放弃 “经济靠中国” 的策略,真的符合韩国的长远利益吗?答案恐怕是否定的。
从经济层面看,中国市场对韩国的重要性无可替代,除了每年三千多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,中国还是韩国半导体产业的最大出口市场。
如果韩国为了配合美国而减少对中国的出口,或者接受美国的 “技术限制”,最先受损的就是三星、SK 海力士等韩国支柱企业。
从外交层面看,全面倒向美国也让韩国失去了 “战略灵活性”,过去几年,韩国之所以能在中美之间保持一定的自主空间,关键就在于 “安全靠美国、经济靠中国” 的平衡策略。
如今放弃这种平衡,意味着韩国在涉及中美的议题上,只能跟着美国的节奏走,很难再根据自身利益做出独立判断,这无疑会损害韩国经济的发展。
更现实的是,特朗普对韩国的 “施压” 不会就此停止,从历史经验看,特朗普的 “利益至上” 原则从未改变,即便韩国承诺了 3500 亿美元投资,未来美国仍可能以 “安全保障” 为借口,提出更多要求。
比如让韩国加入美国主导的 “芯片四方联盟”,或者限制韩国与中国的技术合作,到那时,韩国可能会陷入 “越妥协、越被动” 的恶性循环,所谓的 “安全靠美国”,最终可能变成 “被美国绑定” 的无奈。
李在明的政策转向,让外界看到了特朗普发力下韩国的 “被迫变天”,但这种 “变天” 并非韩国的最优解。
对韩国而言,放弃 “经济靠中国” 的策略,就像丢掉了 “经济增长的引擎”,而过度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,又会让自己失去外交自主权。
在全球化时代,没有哪个国家能靠 “依附一方” 实现长久稳定,唯有坚持务实合作、保持战略自主,才能真正维护自身利益。
参考资料:
特朗普对韩国提了一个非分要求:希望取得驻韩美军基地土地所有权,2025-08-26 10:45·,羊城晚报•羊城派
韩美首脑会晤,李在明的白宫“钢丝秀”,2025-08-28 19:01·,北京日报客户端
千红网
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